虽然我觉得支教完全不需要理由,不过既然这几天很多人一本正经地跟我讨论这个问题,我还是做个回答吧。如果有理解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牛人(尤其是TECC的各位牛人)指正。出于理科生的完备证明习惯,下面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来回答。
为什么我们应该去支教?
周四晚上在北大的TECC论坛,邀请了今年暑假支教的五个地区的教师代表回访北京,请他们谈谈对支教活动的感想。其中云南永胜县的一位老师的话给我印象很深。他说他很感激,这辈子从未想过能有机会站在中国最高学府北大的讲台上。几十年来他曾经培养出三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这是他毕生的骄傲。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够让当地的孩子们继续念书,考上大学。供出一个大学生,是很多贫困家庭脱贫的全部希望所在。当地教育水平很不发达,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不足30%。学生基础差,老师心里十分着急。这几天来他反复问我们,如何能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们尽快提高,考上大学?看着他殷切的目光,我感到很惭愧。我不知道有多少城里孩子能够真正理解,考上大学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我们整日在自习室里慵懒睡觉,然而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北大遥远得连想都不敢想。当我们汲汲于在核心期刊或者SCI检索上发表论文时,他们正为了课本而发愁(while i need a paper to get my master degree, he needs a piece of paper to write on)。面对这么大的差距,谁还能够心安理得呢?
我们拥有的已经很多,有义务分享给他们。
为什么需要我们去支教?
东西部的教育差距,其实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大。成都重庆西安的发达并不能掩盖大片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欠发达。
先说个轻松点的。昨天在群里看到一篇论文,甘肃省政府某某头面人物发表在当地某某优秀科技期刊上的《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英文版标题中的“真抓实干”写的是really grasp solid fuck。好笑吗?我觉得很悲哀,这说明当地的英语环境比我们想象的更差。即使考虑到政府官员的平均智商比民众普遍水平低一个量级,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这话可能不太严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官员的智商都比民众低一个量级,有的官员低两个量级)。
事实上,西部地区很多小城市和农村的教学环境很差,孩子们基本不会开口说英语,计算机更是不知所云。今年夏天去云南支教的支队为了开计算机课找遍全城,最后只在一个小破网吧里找到20台win98的旧电脑,学校里就更不可能有设备了。永胜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老师告诉我们,比资金更紧缺的,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的学生想要学习计算机,想要学着上网查找资料,找不到人来教。
他们迫切需要我们的帮助。
to lucy老师: 个人觉得,TECC能做的,不是取代当地老师,而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尽我们能帮上的一点小忙。TSI主要目标是培训当地老师,但也是在培育志愿者心中的社会责任感。参与项目的志愿者,亲眼所见的现状,应该会留于心中,将来他们拥有更大影响力的时候,希望还记得这份经历;这如同今天埋下种子,需要时间来萌芽生长。ps. 我也是TECC成员,^__^
对了,你们所说的什么网吧,学生们大多去上QQ或者打游戏去了,怎么禁止都不行,这样的现象在大学里也数见不鲜吧.要搞好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和学校3方的紧密配合才行.
我是西部的一位农村教师,工作好几年了.因为TECC的到来让我认识了TECC这个组织,首先我得赞扬这个组织确实不错,TECCERS绝大多数都很好.其实TECC的初衷是好的,只是现实里很多事情操作起来不是那样。西部地区差距大是众所周知的事实.TECC选择支教的地方大多是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尽管在TECC成员看来条件是不足够的,那怎么能和大学条件相比呢?).其次,TECC成员大多来自较为富裕的地方或家庭,有热情,可是缺乏对当地需求的理解.可能会导致支教与实际出现偏差.可能了解得很表面化.当然,他们基本上是来体验一下感觉或者叫体验生活,当做一次经历或者一次旅行.而后续工作不知道还有没有?每年去的地方大多不同,星星慢慢燎原,让更多人知道TECC这个组织是好事情.但真正能坚持下来多少年的同学我想基本上没有.西部地区收入与教育需要提高.但是社会大环境也要改善才行,比如官员一天浪费在饭局酒局的钱不计其数,而这些钱上完厕所后就化为虚无,为什么不拿去做点实际的事情?酒文化确实要不得.再来看看现在大学生毕业(当然不是你们这些名牌大学的)很多无法实现就业的问题.有人以为当农村老师就不要求学历,或者素质不高,其实尽管大家不是从很出名的大学毕业,但到底大家是念过专科或者本科,是从正规学院出来的,出来以后还要考试竞争才当得上.当农村教师很是比较辛苦的,工资不高,每天嗓子说破还是没有多少用,没有多少效果.而学校只看成绩.还有我是教英语的,有的同学说:”我们是中国人学英语干什么呀,中国人要爱国就不学习英语.”很是尴尬.每当我在班上说,努力去靠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就会说,读个差点的大学连工作都找不到,还不是浪费钱.整天不思学习,这不是知识缺乏魅力,而是外面金钱占据太多主导地位,形成了很强的诱惑力,而人的抵抗力不是那样好,何况学生?能考上重点大学的算好的了,北大清华在省里名额有限,全市还没有多少个可以去上呢.还有的家长就算学生想去年大学,因为学费高,也不让他们去念,还说,读那样多书,浪费N万后还不是一样打工?显然做很多的思想工作与社会实际来比缺乏说服力.这是教育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我觉得如果家里条件不是那么好,还选择支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一些衣食无忧,家里不是上有老父老母要孝养,下有幼儿要抚养,只是体验生活,那就是个人的事情了。
“我倒是觉得本科生考研或保研成功后,强制要求支教或者按一定比例抽签派送支教比通过支教给保研名额更合理。”
这句话太左了,让人觉得一股冷汗涔涔而下……
确实,现在收回。
支教的作用更多在于形式,教育本身的作用并不大。
支教让孩子们见到了“外面”的人,一些跟他们的家长和老师有着不同生活的人。这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家乡和我们的祖国。
同时支教也让志愿者看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了解农村国情,明白民族复兴的复杂性。
所以我觉得支教时间宜适中,太长不需要,太短又很难了解到太多。
另外,把保研作为支教的报酬没有任何意义。有志青年不会因为有研究生念就不去支教,只想混个研究生读的支教了也不会认真去想深入的问题。我倒是觉得本科生考研或保研成功后,强制要求支教或者按一定比例抽签派送支教比通过支教给保研名额更合理。
靠几个人去支教,是不会有太多前途的。像徐本禹那样,也是被树立成榜样,下不了台而已。
为什么需要去支教?于去支教的人而言,是因为青年人需要到艰苦的环境去磨练,需要了解我们的祖国的各个层次的真实性,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才能脚踏实地干一番事业;于被支教的地区而言,是因为那里的人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一届又一届的支教教师来了又走,教给了孩子什么?他们给了孩子们希望,让孩子们知道,山的那边是山,再那边是平原,再那是城市,再那边是海……人心需要开启,心智需要教化。但同时,由于支教队伍的流动性,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接收到稳定的教育,当地需要从本土挖掘力量,自己组成教育队伍,当地的师范,师专院校,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重要资源。也因为这样,我认为支教这样的行为,对认知的感触,无论是参与的哪方,远大于知识的传授,这是向整个社会传递一种信号,向所有人传递一种关爱,互助,以及认清中国现状的认识。这有点像清华的社会实践,一个星期的走马观花能知道什么?但是对于心灵的触动却是终生的。
我也觉得我们现在好多人争取去支教的初衷只是为了保研
不过,至少在支教的过程中 总能让那些孩子们了解学习到一点点更多的东西吧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应该好好提高下乡村所谓“代课教师”的待遇,加大对他们培训,他们才是提高贫穷地区教学质量的一支长久重要的力量
ps snail 你愿意回到西部农村支教比一年更长的时间么?
你最近比较高产
但是,很多人支教并非有snail同学此等觉悟,至少在我周围,很多同学汲汲争支教名额只是为了保研,而且所谓支教去的都是重点中小学,甚至还有西藏大学,况且,我认为真正要帮助他们,并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几二十年,功利主义太多,形式主义痕迹太深,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嘿,你最近有点高产哦
orz…
boss亲自来了。。。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