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两年央视拍神雕侠侣,饰演杨过的黄晓明受到颇多非议,不少人说他学院派作风太浓,与杨过亦正亦邪的痞气相去甚远。意思大概是说他科班出身,走的是堂堂之路,演不了街头小混混。SillySnail极少看电视,倒是对这个学院派作风的说法颇有兴趣。现在的大学中几乎都有“学院”这么一级机构。设立学院的本意是把一些背景相近的系合并在一起加强交流和管理,但现在却有些变味,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学院而学院,SillySnail借用过来将其称之为“学院派作风”。
比如SillySnail所在的五道口理工学院,解放前只有四个学院,文理工法,甚是齐整。而现在已经有了十三个学院,远远超过了专业增加的速度。仔细一看,有建筑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水利学院。它们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个“系”合并到工学院里面,却偏偏都单独列出成立了学院。还有公共管理学院,它没有一个下属系,可以直接叫做公共管理系,却也成立了学院。放眼望去,学院林立,蔚为壮观。一两个系也成立学院,就加强交流和管理来说收益不大,但这显然不是决策者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学院”这两个字本身。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让国人极为注重面子,介绍他人的时候必然在姓名前面加上一大串头衔,不如此不足以表现其声明显赫,某某学院院长自然比某某系主任听起来更加气派响亮。头头们的名片更光鲜,招生也更容易些。
再比如隔壁汴京大学,大学之下有部/院/系三级,繁复的结构令人心生敬佩。中国特色,但凡古怪的东西必有历史原因,这缘于前些年汴大合并了隔壁的汴京医科大学。人家医大好歹也是堂堂211重点,不甘心在汴大屋檐下降级成医学院(SillySnail插一句嘴,既然不愿低头又干嘛合并呢),于是汴大的领导们富有创造性地将其命名为“汴大医学部”,地位在学院之上。“学部主任”的名片虽然不如原来的“大学校长”,但总比“学院院长”还要高一点点。况且中国人对于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普遍有一种敬畏之心,医大校长也就欣然接受了“学部主任”的称号。但这下在汴大捅了漏子,其它学院的院长们不干了:凭什么新来那个家伙的名片比我们的气派?孔庆东家的老爷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厚此薄彼最要不得,于是汴大索性把各个学院统统收编成学部。各位院长满意地领到了新名片,从此相安无事,继续为科学献身。
中关村内TOP2的两所大学尚且如此,其它高校更不用说。而今当前眼目下,学院派作风盛行于在神州大地的广大高校中,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升级潮流。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各高校的某某系争先恐后地升级作某某学院,谁要是不改名就显得落后于21世纪的新时代中。肉食者鄙,他们简单地认为只需要换个名字就能身价倍增。至于把中文系改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不是就可以比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更加博学,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进一步地,既然各系升格成了学院,那么学校的名字也得与时俱进。前些天SillySnail去北京广播学院拜访一位朋友,走到地铁门口才知道北广已经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啧啧,由广播扩展到传媒,由学院升级到大学,果然气度不凡。可是朋友说,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新名字,对老名字有感情,还是习惯自称“广院”。为什么要扔掉几十年的老名字呢?朋友说,广院的院长出访国外高校,经常被误以为是二级领导,对方派个Dean(系主任)来接待,让院长好不生气,于是不顾师生的反对毅然决定摘掉“学院”的帽子。改名之后,院长的名片升级了,生源也顺带好了起来,可谓双赢。
还有SillySnail从小长大的西南石油学院,去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名声响亮,招生的时候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院里的王牌系“石油工程系”前些年改名为“石油工程学院”,该院院长名片上印着“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感觉很是无厘头。因此学校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从“学院”升级成“大学”。由此可见把college school和institute不加区别地统统翻译成“学院”是多么哩愚蠢。
至于其它诸如机械学院改成理工大学,矿业学院改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改成财经大学,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最后的结果是名声响亮生源不愁,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只有可怜的高考考生们面对着高校列表上一个比一个响亮的大学名号如坠云里雾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中国大学近期改名大全》,原作者siwer。一场闹剧,止增笑耳。
看到这里,有同学要问了,这说的都是去掉“学院”的名号,跟你说的学院派作风恰好相反啊?稍安毋躁,待我慢慢讲来。所谓学院派作风,不过是所有这些执着于面子名号的院长大人们的通病的代名词,并不仅仅包括由“系”升“院”。各位同学若是拘泥于字眼,与他们又有何异?再说了,现在高校纷纷从“学院”改名为“大学”,谁知道过几年不会反过来呢?随着西风渐起,麻省理工学院MIT风靡中国,学院(Institute)的名号悄然走俏。国内的哈工大和北理工虽然是堂堂大学,却不约而同地把英文名写作HIT和BIT。如果某天被上文那些目光高远的校长大人瞧见了,说不定便会掀起新一轮的“学院”改名风潮呢。那个时候西南石油大学的头头们没准会把校名再改回西南石油学院,呵呵。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注重面子工程,在今天的大学里并不鲜见。除了汲汲于改名之外,举债几十亿大兴土木,耗资百万建观景电梯,也是许多大学惯用的手法。以致于某校爆出资不抵债的丑闻,校长大人依然能够安之若素。这是题外话,改日再侃。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知道今天有还几人记得?